遺產稅節稅可以分為兩種方式:
- 「過世前」的預防性節稅
- 「過世後」的補救節稅法
以下煦陽生活教你 4 招節稅大法,教你如何節省遺產稅,保障先人的財產。
遺產稅試算教學
與每年五月計算綜所稅一樣,首先了解遺產稅的原理後,才知道應該如何節稅。
- A、遺產總額:首先計算出往生者所有遺產包含不動產、動產、存款、有價證券,以及死亡前 2 年贈與的財產
- B、課稅遺產淨額:遺產總額(A)- 免稅額 1330 萬 – 扣除額(依照配偶、血親等人數計算 + 喪葬費 123 萬)
- C、應納遺產稅額:課稅遺產淨額(B) × 稅率 – 累進差額 – 扣抵稅額及利息
實際試算看看遺產稅 👉 財務部遺產稅試算頁面
遺產稅節稅第 1 招:利用贈與免稅額
生前就先將財產贈與,相對來說,就是死後遺產減少,進而減少遺產稅稅賦。
但要注意每年只有 244 萬的贈與稅免稅額,不要為了避免遺產稅,結果增加贈與稅,財產一樣沒有保住。
關於「每年」的贈與稅免稅額,再解釋得更仔細一點,指每年 1 月 1 日到 12 月 31 日止,不論贈與給多少人,每位贈與人累計贈與金額合計 244 萬元內,都在贈與稅免稅範圍內。
值得注意的是,配偶間相互贈與的財產免徵贈與稅,配偶之間互相贈與,無論多少金額都免稅,不受限於贈與稅免稅額 244 萬元內。
注意 💡 無論是否為配偶,死亡前 2 年贈與的財產,在計算遺產稅時會被併入遺產計算!
另外,除了每年 244 萬贈與免稅額,父母於子女婚嫁時贈與財產 100 萬元以內,也在免稅範圍中。
舉例說明
小明今年結婚,父母兩人為了祝賀他新婚,大方贈與 488+200 萬共計 688 萬的新婚禮金,全額免課贈與稅。
沒想到,在小明新婚一年後,父親竟然心肌梗塞去逝。因此,在父親贈與小明的 244+100 萬中,超過免稅額的 100 萬必須申報贈與稅。
遺產稅節稅第 2 招:善用剩餘財產差額請求權
根據民法「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」,在配偶的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(例如一方死亡或離婚),財產少的一方可向財產多的一方請求雙方婚後財產差額的一半。
也就是說,配偶其中一方離世後,在世配偶可以主張「配偶剩餘財產差額請求權」,增加遺產稅試算中的扣除額,以達到節省遺產稅的效果。
不過,剩餘財產差額請求權分必須在申報遺產稅時主動提出,若配偶過世後 5 年內沒有行使,這個請求權就會自動消滅。
注意 💡 此請求權僅適用於在世配偶財產較少的情況下,並且當初結婚登記時為法定財產制。
舉例說明
林先生過世後,名下的婚後財產留有 2000 萬,而林太太財產僅有 200 萬。
財產較少的林太太可以行使「配偶剩餘財產差額請求權」,獲得 (2000-200)/2 共 900 萬的扣除額,讓課稅遺產淨額直接少 900 萬。
遺產稅節稅第 3 招:善用保險給付
保險運用得當可以節省各種稅賦,遺產稅也不例外,但要特別注意其中的「眉角」。
以下舉例說明中,直接套用兩種情境,讓你可以清楚了解,如何利用保險給付有效節省遺產稅。
舉例說明
情境一:要保人 ≠ 被保險人
一張壽險保單,王大明為要保人,妻子陳芳芳為被保險人。
王大明過世後,保單繼續有效,又因為保單為有價證券,因此被列入王大明的遺產總額,合併計算遺產稅。
若當初要保人與被保險人皆為妻子陳芳芳,這張保單就不會被列入王大明的遺產總額,如此一來,繼承人可以少繳一筆遺產稅。
避免多繳遺產稅 👉 同一壽險保單上,要保人與被保險人,需為同一人
情境二:無指定受益人
根據保險法,若人壽保單上未註明受益人,則理賠保險金將被視為被保險人過世的遺產。
根據上述例子,同一張保單中沒有填入受益人姓名,待被保險人陳芳芳過世後,此理賠金將列入遺產總額,合併計算遺產稅。
如果當初王家人在保險專員協助下,將兒子王小偉姓名填入受益人,則陳芳芳過世後,王小偉獲得的保險金將不計入遺產總額。
避免多繳遺產稅 👉 壽險保單上,記得填上受益人姓名!
遺產稅節稅第 4 招:利用隔代繼承
讓財產隔代繼承,可以直接省下一代的遺產稅,是個強效的節稅方法。
執行隔代繼承最簡單的方式,是透過生前的遺囑規劃,直接指派繼承人為孫子女。
如果亡者沒有成立遺囑,則同一順位的繼承人可以同意拋棄繼承,再簽訂遺產分割協議書,讓亡者的孫子女繼承到父母的財產份額。
隔代繼承這種做法雖然可以省下中間一代的遺產稅,但通常需要團結向心力強的家族才有辦法和平做到,並且最好尋找專業人士徵詢避免紛爭。
舉例說明
父母過世後,子女甲、乙協議一起拋棄繼承,好讓甲的一對兒女A、B與乙的獨子C共同取得甲乙分別可繼承的各半份額。
然而,甲乙拋棄繼承後,繼承權將會平均分配給孫子女A、B、C,三人將各取得 1/3 的財產,而不是原本甲乙設想的,由甲的兒女共拿一半、乙的獨子也拿一半的情況。
這時,應該讓孫子女A、B、C簽訂遺產分割協議書,讓各自分到的財產份額調整為1/4(A)、1/4(B)、1/2(C),順利讓甲乙兩邊家庭各拿一半財產。
遺產稅繳不出來?
如果已經利用完以上節稅方式,卻還是需要繳交遺產稅,恭喜你,表示你繼承到的遺產價值連城!
不過,遺產價值越高,要繳的遺產稅越多,這時如果沒有足夠的現金繳稅,遺產可能就會被政府查扣。
以下教你四種方法,幫助你遠離繳不出遺產稅的窘境。
方法 1:申請使用往生者存款繳稅
需要得到繼承人過半同意才可向國稅局申請。
方法 2:申請延遲繳稅
最多可延遲兩個月。
方法 3:申請分期繳稅
最多分 18 期,每期間不得超過兩個月。
方法 4:申請實物抵繳
遺產稅超過 30 萬者才可申請,而且遺產稅原則上以現金繳納,所以這個方式需證明現金不足才可通過申請。
結語:遺產稅其實不難懂
親友過世後的後事處理看似複雜,但其實看了文章後,就發現其實不難理解。
👇 煦陽生活為你統整如何 7 個步驟輕鬆搞定親人後事的文章,幫助你度過難關:
👇 提前在生前將遺產分配規劃好,不但保障過世後家人們的生活,也可以避免家庭紛爭:
👇 避免往生後家人親友為了財產分配傷感情,生前寫好具法律效力的遺囑是最有效的方法:
常見問題
一定要申報遺產稅嗎?
在遺產繼承懶人包這篇文章提過親人過世後的處理,除非選擇拋棄繼承,否則無論是否需要繳遺產稅,都需要申報遺產稅,不可略過。
另外注意,繼承人必須在往生者過世六個月內向國稅局辦理遺產稅申報,建議儘早申報以免衍生罰鍰。
遺產稅申報人是誰?
除非若往生者生前遺囑上有特別交代遺囑執行人,例如可信任的親人、專業的律師、會計師等,否則實際上通常負責申報遺產稅都是繼承人。
如果全體繼承人都選擇拋棄繼承,在遇到沒有繼承人或遺囑執行人的情況,則由法院指定一位遺產管理人負責申報遺產稅。
境外遺產也要課遺產稅嗎?
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,居住在境內的國民,過世後在境內或境外的財產,全都要課徵遺產稅。
如果是居住在境外的國民、非國民在過世後留在境內的財產,需課徵遺產稅。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