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 65 歲以上老年人肌少症盛行,女性患者為 4.1%,男性更高達 9.3%。
但卻有高達八成的民眾從沒聽過「肌少症」,渾然不覺「肌少症」對健康造成的重大影響。
煦陽生活在這篇文章將介紹,為什麼我們該擔心肌少症?肌少症如何成為現代人的健康隱憂?
肌少症的隱憂
肌少症,是指肌肉的質量減少到「足以影響身體機能」的疾病。
根據台中醫院衛教資料顯示,國內 65 歲以上長者約有 7~10%罹患肌少症,換算下來約有近 30 萬人。
另外,肌肉量和基礎代謝率習習相關,肌肉量下降,基礎代謝率也會跟著下降。
接著和代謝疾病(如糖尿病、代謝症候群等)相互影響,導致生活品質降低,壽命縮短。
延伸閱讀:50+ 健康檢查 8 個必做項目!跟著做、預防疾病找上門
肌少症的症狀
肌少症患者在肌肉流失後,容易會感到肌肉無力。
剛開始最有感的病狀通常發生在日常活動時,如爬樓梯、提包包感到吃力,甚至走路時步態不穩,容易跌倒。
有些人會感到肌肉僵硬,甚至從座椅上起身都需要他人攙扶。
最後,甚至連一些簡單的手部動作,例如擰毛巾、開罐頭都無法做到,不但影響生活品質,也會引發憂鬱負面情緒。
值得注意的是,肌少症的症狀會隨著時間流逝逐漸加重,因此早期發現與檢測非常重要。
延伸閱讀:走出低谷、擺脫憂鬱:淺談老年憂鬱症
肌少症年輕化
由於現代生活習慣的改變,肌少症年輕化的現象也越來越明顯。
許多過著「如老年人生活」的年輕人,因為工作與休閒活動均以靜態活動為主,久坐、看電腦、滑手機,飲食不均衡,蛋白質攝取不足,導致肌肉量減少。
另外還有不當減重的「泡芙人」,通常是愛美卻缺乏衛教知識的年輕女孩,透過節食挨餓方式以達成減肥效果,但減掉的都是肌肉。
外觀雖然看來苗條,實際上卻沒有元氣與體力,為肌少症埋下潛在病因。
延伸閱讀:體重莫名減輕、突然變瘦?表示身體出問題了!暴瘦該做的 3 項檢查
肌少症的成因 1:人體老化
隨著年齡增長,肌肉量會自然流失。
其中包括運動神經退化、荷爾蒙和雌激素減少等,進而影響蛋白質的儲存與分解。
肌少症的成因 2:活動量減少
長期臥床或久坐不活動,可能導致持續性的肌肉流失。
肌少症的成因 3:營養不良
蛋白質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,可能導致肌肉難以合成。
肌少症的成因 4:其他病理性因素
糖尿病、慢性病、肥胖、代謝症候群等疾病也可能增加肌少症的發生率。
以上這些因素可能單獨或共同導致肌少症,如果你有一項以上的症狀,就要特別注意自己是否為潛在的肌少症患者。
延伸閱讀:拒絕肌少症!3種高蛋白質綠拿鐵食譜
如何治療肌少症 1:從運動著手
肌少症目前沒有特效藥,且不像骨質疏鬆症、退化性關節炎等疾病,可透過保健食品從旁輔助。
臨床上,對於肌少症的治療與預防,以補充營養及協助培養運動習慣為主要治療方式。
根據統計,60 歲以後,肌肉質量會以每年 1~2% 的速度流失,肌肉強度以 1.5~3% 下降,且流失部位多為下肢肌肉群,這可能會影響高齡者的身體功能表現。
雖然有超過半數的熟齡朋友會為了健康而努力運動,但近八成還是以散步、健走等有氧運動為主。
臺大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表示,有氧運動雖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,但若缺乏負重運動,對肌肉量提升沒有太大幫助。
而所謂負重運動,就是我們常聽到的「重訓」——重量訓練。
重訓並不是年輕人鍛鍊身材的專利,無論幾歲開始練都對健康有幫助。
建議熟齡朋友尋求專業的健身教練諮詢,散步健走之餘,再搭配幾項合適的重量訓練,遠離肌少症的威脅。
如果你真的不想嘗試重訓,那可以試試看水中有氧運動。
水中的阻力是空氣中的 12~15 倍,可以有效地強化肌肉。
此外,水中有氧運動也能減少對關節的負擔,特別適合膝關節退化的長者。
透過專業教練的引導與指導,阻力的大小隨著施力的大小與動作強度而改變,輔以水中移位來增加運動強度。
無論你是想要增強肌力、改善心肺功能,或是減少運動傷害,水中有氧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。
延伸閱讀:躍躍欲試!最適合超慢跑的 5 種人
如何治療肌少症 2:從飲食下手
飲食是增肌的原料,特別是豆魚蛋肉類代表的蛋白質。熟齡朋友需要吃得均衡、足夠,蔬果植物也應多補充;如果沒有三高病史或醫師特別指示,並不需要特別節制營養的攝取,否則容易蛋白質攝取不足,不易增加肌肉量。
針對肌少症的飲食管理,主要有以下幾個重點:
- 熱量
攝取足夠的熱量,才能滿足身體的能量需求,若攝取不足反而會造成肌肉流失。
- 蛋白質
蛋白質是肌肉合成的關鍵,根據體重的不同,一般成人每日建議攝取自身體重 1 公斤/1.2~1.5 克的蛋白質。
舉例來說, 60 公斤的成人,一天需攝取 75~90 公克的蛋白質。
- 鈣質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出,成人每日建議攝取 1.5 杯乳品,鈣質有助於保護肌肉組織並維持骨骼健康。
- 維生素 D
維生素 D 有助於促進鈣質吸收,可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合成,並增加神經肌肉功能。可多吃深海魚類、蕈菇,加上每日適度曬 10~15 分鐘的太陽,有助於體內的維生素 D 合成。
- 不飽和脂肪酸
若脂肪攝取不足,會使體內激素不平衡,進而影響肌肉的生長、骨質密度及脂肪的分布。
- 醣類
醣類是供應身體能量的主要來源,不足時,身體會改利用蛋白質作為能量來源。
結語
預防勝於治療,相較於即早留意保持肌肉健康,若等到肌肉流失後要再復原,困難度高上許多。
作為現代文明病,肌少症的嚴重性不容忽視,積極持飲食均衡、培養正確運動習慣才是預防肌少症的不二法門。
常見問題
如何自我判斷是否有肌少症?
推薦由歐盟肌少症小組設計的 SARC-F 五題問卷,方便民眾快速簡單自我評估是否有肌少症的可能。圈選超過 4 分即可能有肌少症風險。
懷疑自己有肌少症,應該看哪一科?
可至老年醫學科、復健科或醫院高齡醫學中心就醫。臨床上會以三個項目判斷是否患有肌少症:
- 走路測速:每秒小於 0.8 公尺
- 握力器測量:男生握力小於 26 公斤,女生握力小於 18 公斤
- 電腦斷層檢查或其他相關檢測儀器
延伸閱讀